孙某某,男,23岁,初诊时间:2001年5月11日。
因头部胀痛三天就诊,患者三天因感冒出现头痛,自服“止痛药”后症状不减,现在症:头痛欲裂,以太阳穴部位尤甚,朝轻午重,得凉痛减,口干咽痛,烦躁不安,大便三日未解。
查体:T:36.5℃, Bp:90∕65mmHg,咽充血(+),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,舌质红,苔薄黄,脉浮。
西医诊断为:头痛查因。
中医诊断为:头痛,患者有外感病史,时值春夏之交,气候炎热,机体易感风热之邪,风性清扬,善行数变,热为阳邪,其性上炎,风热之邪侵袭人体,上先受之,故头痛发作,头痛发作时得凉痛减,口干咽痛,烦躁不安,大便秘结舌质红,苔薄黄,脉浮,均为风热之征。本病辨证为头痛,风热上扰证。治疗以祛邪治则,治以疏风清热,以芎芷石膏汤加减。
处方:川芎10g,白芷10g,生石膏30g,菊花10g,银花10g,连翘12g,黄芩8g,荆芥10g,防风15g,粉葛30g,蔓荆子10g,甘草10g。三剂,水煎服。
二诊:三天后复诊,头痛痊愈,但还有咽干痒痛,大便难解,舌质红,苔薄黄,脉滑。经前方治疗后头痛消失,风邪虽除,但余热尚存,上方去川芎,白芷,荆芥,防风,粉葛,蔓荆子,加板蓝根30g,银花10g,大黄10g以加强清泻热毒之力。
按语:本病例为风热头痛,风热头痛多有外感病史,头痛较为剧烈,疼痛性质以胀痛为主,疼痛得热则甚,得凉则减,口干咽痛、便秘等为病证特点。对外感热邪所致的便秘,不能一有便秘即用泻下之品,用之有引邪入里的隐患,首先要以祛邪为法,使外邪从表而解,如外邪已解,善有里热,之后再加清腑泄热之品除里热。由表及里之病治疗以先治表,后治里为原则。本病例正是遵循此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