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某,男,61岁,初诊时间:2001年10月11日。
因汗多半年就诊,患者半年前因过度劳累后出现汗多烘热,汗多不分白昼,心烦易怒,腰酸腿软,神疲乏力,夜寐欠安,恶风,经多种检查,未见异常,自认肾虚,自服多种“补肾药”无效。痛苦难耐前来就诊。查体:T:36.7℃, Bp:130/70mmHg,一般可,HR:85次∕分,律齐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
西医诊断为: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。
中医诊断为:虚劳,根据其年龄、病史、症状及舌脉象,为肾之阴阳不调证。治以温肾阳,补肾精,泻相火,二仙汤主之。
处方:仙茅10g,仙灵脾15g,知母10g,焦黄柏10g,巴戟15g,当归15g,炒杜仲15g,桑寄生30g,生地15g,麦冬15g,五味子10g,炒杭芍15g,地骨皮15g,浮小麦30g,甘草10g。3剂,内服。
二诊:患者诉上方进一剂后,出汗明显减少,继续再进两剂后诸症好转,舌脉同前,上方已显效,效不更方,续服三剂巩固疗效。
三诊:诉出汗已止,夜眠转安,腰酸减轻,时有烘热烦躁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病情好转,上方去地骨皮、浮小麦再进五剂巩固疗效。
处方:仙茅10g,仙灵脾15g,炒知母10g,焦黄柏10g,巴戟15g,当归15g,炒杜仲15g,桑寄生30g,生地15g,麦冬15g,五味子10g,炒杭芍15g,甘草10g。5剂,内服。
按语:本病例为男性患者,肾精已亏,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说:男子“七八,,天癸竭,精少,肾脏衰,形体皆极”。肾精包括肾阳和肾阴,肾阴肾阳内寄于肾,两者相互制约,相互依存,以维持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。男子年逾花甲后,肾精不足,直接会导致肾的阴阳失衡,既可出现汗多烘热,心烦易怒等肾阴不足的症状,也可同时出现腰酸腿软,神疲乏力,恶风等肾阳虚是表现,治疗单纯补肾阴或补肾阳都有偏颇之处,疗效难现,需阴阳双补,二仙汤具有温肾阳,补肾阴,泻肾火的功效,本患者虽为肾精不足,但肾阴虚的症状多于肾阳虚,故用药时补阴的力量要大于温阳,否则阳盛易逼津外泄,加重出汗。生地、麦冬、五味子的加入在养阴的同时还能敛汗,一举两得,遣方用药得当,获得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