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室简介

更多+

本学术流派源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原内科主任吕重安先生(1883—1968)。吕老1920年开始自研医籍,1924年正式行医,终身以医为业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协委员、昆明市一、二、三届人民代表、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等职... [详细]

名医介绍

更多+

罗铨,主任医师、教授 全国名中医 云南省名中医 第二、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云南省首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... [详细]

临床案例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临床案例

罗老辨治胸痹医案一则

2024-01-21 19:30 发布人:童晓云 浏览:

白某,女,75岁,退休工人。20211124日就诊。

患者因“心前区疼痛半余年,再发加重1周”就诊。患者诉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,以胸骨后疼痛为主,疼痛性质为刺痛,疼痛可放射至后背部,每于劳累或受寒后症状尤甚明显。曾因上述症状于昆明各大医院就诊,多次行心电图示“心肌供血不足”,胸片、心肌标志物、D-二聚体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,但患者拒绝行冠脉造影检查,于外院诊断为“胸痛查因:冠心病心绞痛待排”,发作时含服“复方丹参滴丸、速效救心丸”等症状有所改善,但仍反复发作。1周前患者劳累后自觉胸骨后疼痛较前加重,夜间明显,多因劳累诱发,伴胸闷气短,头晕,四肢不温,倦怠乏力,饮食可,睡眠较差,小便正常,大便质稀不成形,每天23次。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,最高血压为162/100mmHg,平素服用“厄贝沙坦片75mg1/日”,自诉血压控制可,余无特殊。查体:BP130/80mmHgHR 72/分,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舌淡暗,有瘀斑,脉细涩。心电图示:Ⅱ、Ⅲ、aVF导联T波低平。

西医诊断为:1、胸痛查因(冠心病?);2、高血压2级(高危组)。

中医诊断为:胸痹,辨证为心阳不振、血络瘀阻证,治以益气温阳,化瘀止痛。方以冠心Ⅱ号方加减。

药用:黄芪30g,太子参30g,丹参15g,川芎15g,赤芍15g,降香15g,红花10g,淫羊藿20g,桂枝15g,炒酸枣仁20g,石菖蒲10g,瓜蒌皮15g,薤白15g5剂,水煎内服。

2021121日二诊:心前区疼痛好转,四肢转温,全身乏力好转,已无头痛,睡眠明显改善,现偶有心悸、腰背酸痛。原方去酸枣仁、石菖蒲,改降香为10g,淫羊藿为15g,加枸杞子15g,甘草10g5剂,水煎内服。

20211215日三诊:患者诸症均有所缓解,续服10剂巩固。

按语:东汉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》将胸痹的典型发作表现描述为“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,寸口脉沉而迟,关上小紧数”、“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,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”等,并将胸痹的病因病机归纳为“阳微阴弦”,即胸阳不振、阴寒凝结,为本虚标实之证。其发生多与年高体弱、情志不节、饮食不调、劳倦过度及寒邪内侵有关。其病机关键多为气血阴阳失调及气滞、血瘀、痰浊、寒凝所致的心脉痹阻。

本例患者年老体虚,脏气渐亏,可致心气不足,日久损及心阳,心主血脉,血行于脉中,心气、心阳不足,推动无力,血脉亦失于温运,则血行不畅,瘀滞心络,不通则痛,故胸部刺痛;劳则耗气,故多因劳累诱发;胸为清阳之府、清旷之区,胸阳微而不达,宗气滞而不转,阳气失于斡旋,阴寒乘于阳位,故见胸闷气短;阳虚失于温煦,则四肢不温;全身疲乏夜间加重,影响睡眠;气虚推动无力,故全身疲乏;气虚清阳不升,清窍失养,故见头晕。舌质淡暗,有瘀斑,脉细涩均为心阳不振、血络瘀阻之征。

罗铨教授认为,心气虚,日久及阳,导致心阳不振是胸痹心痛发病的根本原因,而瘀血为标,故致患者心前区刺痛感明显,劳则加重。罗铨教授对于本案之心阳不振、血络瘀阻证喜用冠心Ⅱ号方加减进行治疗。冠心Ⅱ号方由丹参、川芎、赤芍、红花、降香组成,功擅行气活血,祛瘀通络。首诊患者胸痛明显,有明显气虚、阳虚症状,故治疗上以黄芪、太子参补益元气,气行则血行;桂枝温通心阳,前人称桂枝:“温心阳,如离照当空,则阴霾全消,而天日复明”,仲景温补心阳的基本组合即是桂枝甘草汤;淫羊藿温补肾阳,肾中寄元阳,心阳本于肾阳,《石室秘录》载:“心得命门而神明有主……肾中之水,有火则安,欲抑水之下降,必先使火之下温”,故温补肾阳则心气心阳得以振奋,有力推动血行;丹参养血活血,配合川芎、赤芍、降香、红花等活血祛瘀通络。瓜蒌皮、薤白通阳宣痹;石菖蒲、酸枣仁醒神安神。经治疗患者疼痛减轻,睡眠好转,二诊患者出现心悸、腰背酸痛,调整降香、淫羊藿用量,加枸杞子滋补肝肾。经治疗后,患者气虚得补、瘀血得祛、腰膝得壮,故症状明显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