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室简介

更多+

本学术流派源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原内科主任吕重安先生(1883—1968)。吕老1920年开始自研医籍,1924年正式行医,终身以医为业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协委员、昆明市一、二、三届人民代表、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等职... [详细]

名医介绍

更多+

罗铨,主任医师、教授 全国名中医 云南省名中医 第二、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云南省首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... [详细]

临床案例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临床案例

罗老辨治胸痹医案一则

2024-03-24 09:33 发布人:童晓云 浏览:

马某,女,64岁,退休工人。2021121日就诊。

患者以“胸痛反复发作10余年,加重1月余”就诊,患者既往“高血压、冠心病、PCI术后”病史10年余,平素规律服用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/次,1/天”、“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/次,1/天”、“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.5mg/次,1/天”、“厄贝沙坦片 150mg/次,1/天”,血压控制基本正常,时有心胸闷痛发作,休息后或含服“速效救心丸”、“硝酸甘油”可缓解。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常感胸部刺痛,每次发作约23min,每天1-2次,自服“速效救心丸”后症状稍缓解,现症见:心前区刺痛,可牵涉至肩背部,偶有心悸、胸闷,自觉自觉神疲乏力,双下肢无力明显,喉中痰鸣,痰多易咯,纳食呆,眠差,二便调。平素喜食肥甘。查体:形体肥胖,血压126/78mmHg,心率70/分,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舌淡胖,苔白腻,脉濡细。

四诊合参,西医诊断为:1、高血压;2、冠心病心绞痛(PCI术后)。

中医诊断: 胸痹,辨证属气虚痰瘀阻络证。治以益气活血、益气活血、豁痰宣痹,方用十味温胆汤合丹参饮加减。

药用:太子参30g,法半夏15g,陈皮10g,茯苓15g,白术15g,石菖蒲10g,炒枳壳10g,炒酸枣仁20g,丹参30g,瓜蒌皮15g,薤白15g,丹参15g,降香10g,砂仁10g(后下),甘草10g7剂,水煎内服。

20211215日二诊:胸痛好转,但仍有胸部刺痛感,心悸、胸闷缓解,神疲乏力、双下肢无力感明显缓解,偶有咯痰,量少,纳呆,眠欠佳。原方加黄芪30g,川芎、赤芍、龙眼肉各15g7剂,水煎内服。

20211229日三诊:近日未发作胸痛,心悸、胸闷改善,稍神疲乏力,7剂,水煎内服。随诊续服10剂后,诸症明显缓解。

按语:胸居上焦,为清旷之区,乃宗气所成之处。宗气者,司呼吸,发声音,贯心脉,以推动血液循环。若痰饮或寒湿阴冷之邪侵犯,痰饮浊阴凝聚不散,痹阻脉络,发为胸痛,故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太阴在泉……民病积饮,心痛”,《类证治裁·胸痹》亦说:“胸痹胸中阳微不运,久则阴乘阳位,而为痹结也”。可见痰浊所致胸痹心痛在于痰湿壅湿,胸阳失展,以致痰浊内阻心脉,发为胸痹。

患者平素喜食肥甘,脾胃受损,加之久病,正气渐衰,心脾受损,心气不足则血行无力,瘀阻心络,闭阻胸阳,气机不畅,不通则痛,故胸部刺痛,时有胸闷、心悸;气虚推动无力,脏腑功能减退,则自觉神疲乏力,双下肢无力明显;久病致脾虚,化生痰湿,故纳呆,喉中痰鸣,痰多易咯,形体肥胖。舌淡胖,苔白腻,脉濡细均为气虚痰瘀阻络之征,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。痰瘀痹阻,非辛开豁痰不能行其滞;非活血通痹不能定其痛,故治以益气活血、豁痰宣痹。太子参补益心气;二陈汤燥湿化痰、健脾渗湿,待湿去痰消而宁神;炒枳壳行气消痰,使痰随气下;白术健脾益气;瓜蒌皮、薤白宣通胸阳;炒酸枣仁、五味子养心安神;丹参养血活血;降香辛香温散,善于利膈宽胸、行气止痛;砂仁行气调中;炙甘草补益心气,调和诸药。方中亦合有瓜蒌薤白半夏汤之义,以达通阳泄浊、豁痰宣痹作用。“邪不去而痛不止”,诸药合用,通补兼施,共奏益气养心、行气豁痰、活血通脉之功。服用后二诊患者症状均好转,仍胸口刺痛,故罗老加黄芪、赤芍、川芎增强益气活血之功,患者久病脾虚加用龙眼肉补益心脾。三诊后患者胸痛明显缓解,药效显著。罗铨教授治疗此类胸痹患者使用丹参饮时,常用降香代替原方的檀香,其原因为降香既可活血散瘀、止血定痛,也能避秽化浊、和中止呕,对兼湿浊夹杂之心脉瘀阻者尤佳。此外,在治疗胸痹之痰浊痹阻证时,罗铨教授常于祛痰通络药物中适当加入益气健脾药,如茯苓、白术等,以消生痰之源,痰去则气血通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