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某,女,65岁,退休职工。2021年4月7日就诊。
患者以“反复胸闷胸痛3年余,加重1周”求治。3年前曾因胸痛在昆华医院诊断为“急性下壁心梗”,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,出院后胸闷隐痛时作,1周前心前区隐痛明显加重,每次发作3-5分钟,自行服用“速效救心丸”或休息后可稍缓解,近1周内已频繁发作4-5次。刻下症见:心前区隐痛,偶有心悸、气短,活动后加重,阵发性头晕,少气乏力,腰背部及双下肢酸软疼痛,口干,眠差,大便干,小便正常。既往高血压病史,规律服用“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,150mg/次,1次/天”、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,5mg/次,1次/天”,血压控制在120-130/70-80mmHg。查体:血压128/84mmHg,双肺呼吸音稍粗,心率82次/分,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。舌淡暗少苔,脉细涩。心电图示:“1.窦性心律,心率82次/分;2. 陈旧性下壁心梗”。
四诊合参,西医诊断为:1、冠心病,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;2、高血压。
中医诊断: 胸痹,辨证属气阴两虚、心脉痹阻。治以益气养阴,通络止痛,方拟加味生脉丹参饮加减,
药用:太子参30g,麦冬15g,五味子10g,黄芪30g,炙黄精30g,鹿衔草15g,丹参15g,赤芍15g,川芎15g,炒酸枣仁20g,薤白15g,玉竹15g,粉葛30g,琥珀3g(冲服),紫石英15g(先煎),全瓜蒌30g,醋延胡索12g;5剂,水煎内服。
2021年4月25日二诊:胸闷痛,少气乏力,心悸气短均明显改善,头晕,腰背部及双下肢酸软疼痛,口干,好转,睡眠改善。上方去醋延胡索,加牛膝15g,继续服药5剂。
2021年5月2日三诊:自觉胸闷痛、心悸症状消失,时有乏力气短、腰膝酸软。原方继续服药5剂。
按语:《医宗必读》云:“气血俱要,而补气在补血之先,阴阳并需,而养阳在滋阴之上。”罗铨教授认为,气为生命之本,气虚则津不布、脉不充、血不行、痰浊内生,诸脉不通而发为胸痹。益气可以生津充脉、促血行、化痰湿、祛瘀浊、固精气而通血脉,促进胸痹恢复。故补气重于补阴,气阴不足时通过补气以养阴,可使阴有所化,气有所附。
本例患者为中老年人,其年老体衰,脏腑功能减退,且素体阴虚,在病变过程中多见肾阴虚的证候,久则阴伤气耗,造成气阴两虚的证候。气虚则无以行血,阴虚则脉络不利,二者均可使血行不畅而瘀阻心脉,故临床症见心前区隐痛,偶有心悸、气短,活动后加重,阵发性头晕,少气乏力,腰背部及双下肢酸软疼痛等,结合舌淡暗少苔,脉细涩,辨证为气阴两虚之证,治以益气养阴,通络止痛。方中太子参、麦冬、五味子为生脉散,以益气生脉;配合黄芪、玉竹、粉葛、炙黄精益气养阴,丹参、川芎、赤芍、琥珀等活血化瘀,紫石英、酸枣仁安神助眠,瓜蒌、薤白宣通胸阳,鹿衔草、牛彩补肾强腰膝,配合延胡索行气止痛。故诸药发挥协同作用,疗效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