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室简介

更多+

本学术流派源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原内科主任吕重安先生(1883—1968)。吕老1920年开始自研医籍,1924年正式行医,终身以医为业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协委员、昆明市一、二、三届人民代表、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等职... [详细]

名医介绍

更多+

罗铨,主任医师、教授 全国名中医 云南省名中医 第二、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云南省首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... [详细]

临床案例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临床案例

罗老辨治心悸医案一则

2024-05-05 19:41 发布人:童晓云 浏览:

张某,男,22岁,学生。20201221日就诊。

患者因“反复心悸不适半年余,再发加重3天”就诊。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心中悸动不适,于当地医院就诊,行心电图检查提示:窦性心动过缓(心率:54/分),3天前无明显诱因心悸不适加重,故今日前来门诊治疗。现症见:心中悸动不适,面色晄白,时有头晕,四肢乏力,自汗,气短懒言,畏寒肢冷,口唇微绀,小便清长,大便成形偏溏。舌淡,苔白中根微腻,脉沉迟。动态心电图提示:“窦性心动过缓,平均心率56/分,最大心率86/分,最小心率46/分”。查体:血压:108/72mmHg,心率:58/分,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

西医诊断为:心悸查因(窦性心动过缓?)。

中医诊断为:心悸,辨证为阳虚夹瘀证,治以振奋心阳,活血化瘀,安神定悸。方选自拟升率汤加减。

药用:制附子30g(先煎2小时),炙麻绒15g,细辛3g,生晒参15g,麦冬15g,黄芪30g,炙黄精15g,鹿角胶12g(烊化),仙茅10g,淫羊藿12g,薤白15g,丹参15g,川芎15g,炙甘草10g7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
20201228日二诊:患者心悸症状发作次数减少,程度减轻,二便调,舌象同前,脉沉缓。口唇未见明显发绀,上方去薤白、川芎,继服5剂。

2021111日三诊:患者自觉无明显心悸,心率波动于64-68/分,时感气短懒言,畏寒肢冷较前明显好转,自汗减少。上方继服7剂,患者上述诸症皆消。随访1月,患者心悸未再发。

按语:《证治准绳·惊悸恐》曰:“心悸之由,不越二种,一者虚也,二者饮也。气虚者由阳气内虚,心下空虚,火气内动,而为悸也……”。本例患者心悸其本质在于心气亏虚,推动气血运行无力,加之肾阳不足,不能助心阳搏动,致脉道充盈不足,不得濡养心神,故见心悸;阳虚则不得行血于全身,温煦功能减弱,故症见四肢乏力,自汗,气短懒言,畏寒肢冷。基于此,罗铨教授谨守“劳者温之,损者益之”的治疗原则,以补肾心肾、益气温阳、化瘀通脉为总则,方用自拟升率汤加减。方中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核心,该方原出自《伤寒论》,是治疗太阳少阴同病的方剂,原文主治“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”,其中“脉微细、但欲寐”是典型的少阴病特征。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分析本方“此外感之寒凉,由太阳直透少阴,乃太阳与少阴合病也……故以附子以解里寒,用麻黄以解外寒,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,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,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,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,仍由太阳作汗而解,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。”借助其辛温药性,罗铨教授认为附子乃助阳之要药,下能补肾阳以益火,中可温脾阳以健运,上助心阳以强心,并选用性味温和的麻绒代替麻黄配伍制附子温助心阳,鼓动心脉,细辛性善走窜,佐麻黄、附子振奋阳气、疏通血脉,提升心率,改善窦房结及房室传导;麦冬、生晒参、黄芪、黄精共用以滋补气血,升补阳气;丹参、薤白、川芎合用温阳行气、活血通脉,仙茅、淫羊藿、鹿角胶温补命门之火以助心阳,诸药合用,从而提高患者心率。二诊患者血瘀证较前减轻,恐久用耗气,故去薤白、川芎。三诊诸症减,继续原方以巩固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