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某,女,65岁。退休工人。2021年5月10日初诊。
患者因“心悸反复发作3年,再发加重1周”就诊。患者近3年来反复发作心悸,伴胸闷气短,乏力,发病多与劳累、思虑过多有关,经休息可稍好转,曾多次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,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,发作时服用“复方丹参滴丸”、“速效救心丸”、“芪参益气滴丸”等药物可稍减轻。半月前因家务劳累后心悸加重,遂来我院求治。现症见:心悸胸闷,气短,倦怠乏力,时有头晕目眩,纳呆,腹胀便溏,眠差多梦,小便正常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。查体:形体较瘦,血压105/65 mmHg,HR88次/分,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既往低血压、慢性胃炎病史。
西医诊断为:心悸查因(植物神经功能紊乱?)。
中医诊断为:心悸,辨证为气血不足证,治以益气养血、补心安神。方选归脾汤加减。
药用:黄芪30g,当归15g,白术15g,党参15g,桂圆肉15g,茯神15g,炙远志15g,酸枣仁20g,木香10g(后下),五味子10g,阿胶15g(烊化),紫石英15g(先煎),琥珀3g(兑服)、炙甘草10g。7剂,水煎服,日1剂。
2021年5月24日二诊:患者服上方7剂后,精神好转,心悸气短、倦怠乏力症状减轻。但仍眠差多梦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上方加首乌藤30g、合欢皮15g。继服5剂。
2021年6月12日三诊:患者服上方后心慌、心悸症状明显改善,眠差、腹胀等原有症状皆大减,纳增,二便调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上方加炒谷麦芽各15g。继服10剂,心悸感消失,嘱患者改服人参归脾丸巩固疗效。随访3个月未复发。
按语:《证治准绳·惊悸恐》曰:“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养者血,心血一虚,神气失守矣,失守则舍空,舍空而痰入客之,此惊悸之所由发也。”患者劳倦太过,劳则耗气,脾胃之气受损,生化之源不足,气血亏虚,脏腑功能失调,致心神失养,发为心悸。脾胃虚弱,故纳呆,腹胀便溏;清窍失养,故时有头晕目眩;中气不足,故胸闷气短,倦怠乏力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征,故治以益气养血、补心安神,以归脾汤加减。归脾汤出自《济生方》,方中黄芪、白术、党参、炙甘草益气健脾,以资气血生化之源;当归、桂圆肉、阿胶补养心血;茯神、炙远志、酸枣仁养心安神;紫石英、琥珀重镇安神;木香理气醒脾,使补而不滞。二诊患者仍见眠差多梦,故加首乌藤、合欢皮以加强养心安神之功。三诊加炒谷麦芽,以行气消滞、开胃健脾,中焦健旺则气血充盈,心神得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