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室简介

更多+

本学术流派源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原内科主任吕重安先生(1883—1968)。吕老1920年开始自研医籍,1924年正式行医,终身以医为业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协委员、昆明市一、二、三届人民代表、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等职... [详细]

名医介绍

更多+

罗铨,主任医师、教授 全国名中医 云南省名中医 第二、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云南省首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... [详细]

临床案例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临床案例

罗老辨治中风医案一则

2024-06-23 19:21 发布人:童晓云 浏览:

x,女,69岁,初诊200649

患者半年前在家中看电视时突然感觉面部麻痹,舌根胀紧,言语不清。次日晨起右手握物不紧,步态不稳,口眼歪斜,口角流涎,伸舌右偏,遂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,住院治疗,经相关检查诊断为“脑梗塞”,经治好转后出院。

刻下诊:右侧肢体麻木,右侧口舌歪斜,言语不利,吐字不清晰,面色无华,气短乏力,自汗,舌质暗淡有瘀点,舌底脉络瘀曲,脉细涩。

诊断:中风病(气虚血瘀)

治法:益气扶正,活血化瘀。

方药:补阳还五汤加减

处方:黄芪30g,当归尾15g,赤芍15g,川芎15g,桃仁10g,红花10g,地龙15g,太子参30g,水蛭10g,鸡血藤15g,木瓜15g,伸筋草15g,甘草6g5剂,水煎服。

 二诊:患者右侧肢体麻木较前减轻,右侧口舌歪斜稍好转,言语不利、吐字不清晰改善不明显,气短乏力及自汗稍好转。舌质暗淡,瘀点较前稍减,舌底脉络瘀曲,脉细涩。继予上方黄芪60g,防风10g,葛根30g,茯神15g。五剂,水煎服。

三诊:患者右侧肢体麻木明显减轻,右侧口舌歪斜好转,言语不利吐字不清晰较前减轻,气短乏力及自汗减轻。舌质暗淡,瘀点较前稍减,舌底脉络瘀曲,脉细涩。守方再服10剂。半年后电话随访,患者语言流利,对答切题。

按语:患者老年女性,有脑梗病史,损伤脑络,日久气血亏虚,瘀阻脑络,发为本病,四诊合参,符合中风病范畴,证属气虚血瘀。治宜益气活血通络。选用补阳还五汤。方中黄芪味甘,性微温,气薄而味浓,可升可降,阳中之阳也,专补气。当归味辛甘,性温,善于补血活血。当归生血之功较缓,黄芪生血之功速,黄芪与当归相合,益气生血补虚之力强,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,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。赤芍味苦,性微寒,具有清热凉血、散瘀止痛之功,《名医别录》云:“赤芍通顺血脉,缓中,散恶血,逐贼血,去水气”。川芎辛散温通,既能活血化瘀,又能行气止痛,为“血中之气药”,具通达气血功效。地龙微寒降泄,性善走窜,长于通经活络。桃仁苦甘,善于活血化瘀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云:“桃仁主损血,血闭症艘,邪气,杀小虫”。红花善于活血通经,祛瘀止痛,《药品化义》云:“红花,善通利经脉,为血中气药,能泻而又能补,各有妙义。”赤芍、川芎、地龙、桃仁,红花相合,能增强活血、祛瘀、通络之功。加太子参增强益气生津之效,鸡血藤、木瓜、伸筋草活血通络利关节。二诊时去太子参加党参增强益气之功,葛根升阳解肌,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。茯神健脾安神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:补阳还五汤可降低全血黏度,血脂、红细胞聚集指数,纤维蛋白原降低,抗动脉粥样硬化,清除氧自由基,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细胞凋亡,改善血液的“黏、浓、凝、聚”,促进血栓溶解,降低机体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。全方配伍,共奏益气、活血、通络之功,以提高临床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