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室简介

更多+

本学术流派源于云南省中医医院原内科主任吕重安先生(1883—1968)。吕老1920年开始自研医籍,1924年正式行医,终身以医为业。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政协委员、昆明市一、二、三届人民代表、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等职... [详细]

名医介绍

更多+

罗铨,主任医师、教授 全国名中医 云南省名中医 第二、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云南省首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... [详细]

临床案例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临床案例

学习导师罗铨主任治疗外感咳嗽体会

2023-08-02 09:27 发布人:小编 浏览:

曹艳萍1,刘芳2

(1.云南省中医医院,云南昆明650021;2.昆明市中医医院,云南昆明65001)

  关键词:外感咳嗽;名医经验;罗铨

  中图分类号:R2492/.7文献标识码:B文章编号:1007-23492004)04-0002-01

  咳嗽是临床常见多发疾患,四季均见,老少皆有。论其治疗,有单纯风寒、风热型,也有寒热错杂、虚实并见,病机复杂的咳嗽,治疗辨证困难。导师罗铨总结前人的经验,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实践,总结了一套治咳方法。

  肺居上焦为华盖之脏,主司卫表,故肺脏易受外邪侵袭,肺失清肃而咳;肺主一身之清气,脏腑之病气也极易累及肺脏而致咳,故《素问﹒宣明五气》曰:“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。”导师在治咳辨证时,重在区分寒热、表里、病之急缓,在辨证基础上选方用药。

  1风寒证

  感受风寒表邪,表现咳嗽声重,气急,咯痰清稀色白,伴恶寒,流清涕,头身疼痛无汗,治拟疏风散寒,宣肺止咳,方拟三坳汤合止嗽散加减:炙麻绒10g,杏仁(冲)10g,桔梗15g,前胡10g,炙紫菀12g,百部15g,陈皮10g,茯苓15g,法夏15g,生甘草10g。郁而化热者加枯芩12g,鱼腥草30g,芦根15g;咽痛加板蓝根30g,千张纸10g清热利咽。

  2风热证

  感受风热表邪,肺失宣肃,表现恶风身热或不发热,咽喉痛甚,咳嗽频作,声哑,无痰或少痰,咯吐不爽,汗出,流黄涕,舌苔薄黄,脉浮数或浮滑。病机风热犯表,肺失清肃。治拟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,方拟桑叶连贝散加减。基本方:桑叶10g,连翘15g,浙贝12g,茯苓l5g,淡豆豉10g,竹茹1团,桔梗15g,杏仁(冲)10g,炙枇杷叶10g,枯芩15g。咳嗽痰多加炙紫菀l2g,炙冬花12g,百部10g;痰黄稠加芦根l5g,鱼腥草30g。

  3外寒内热

  云南地处高原,山高水冷,喜食辛辣,故在外感病的发生发展中常表现为表寒内热证。症见恶寒发热或不发热,头身疼痛,肢体酸软,咳嗽频作,痰稠色黄量少,咯吐不利,口渴咽痛,舌正常或舌尖红,治以清热宣肺止咳,方拟麻杏蒌贝剂加减。基本方:炙麻绒10g,杏仁(冲)12g,瓜蒌皮15g,浙贝(冲)1Og,桑白皮15g,前胡12g,炙枇杷叶15g,枯芩12g,炙紫菀12g,竹茹1团,鱼腥草30g,生甘草6g。

  4肺燥证

  风燥伤肺,肺失清润或咳嗽后期,外邪入里伤阴化燥,热去而风邪不尽,表现咳嗽少痰,咽痒痛,口干,舌红,苔薄黄,脉细弦,拟用加减泻白散加减。基本方:蝉衣10g,僵蚕15g,钩藤15g,地龙15g,桑白皮15g,麦冬15g,地骨皮15g,川贝(冲)10g,炙枇杷叶15g,冬花12g,百部15g,生甘草6g。咽痛加千张纸10g利咽止痛;热甚加石膏15g,知母10g清肺泻热。

  5虚久咳证

  由于感邪日久,气虚无力祛邪,久病余邪未清,邪气恋肺致咳嗽。表现痰不多,清稀色白,反复易外感,动则气短汗出。治拟益气扶正健脾化痰止咳,方拟黄芪30g,杏仁(冲)0g,冬瓜仁30g,炙冬花12g,炙紫菀12g,百部12g,京夏12g,陈皮10g,茯苓15g。痰少干咳者加沙参15g,玄参15g,麦冬15g,百合15g滋阴润肺;偏于痰稠难咯者加海藻10g,昆布10g,海蛤粉(另包煎)15g,麦冬15g化痰养阴散结;偏于寒者,加桂枝10g,细辛6g温肺散寒;偏于肺热者加桑白皮10g,枯芩15g,鱼腥草30g;久咳肺气虚者加白果(冲)15g,五味子10g敛肺止咳。

  6体会

  咳嗽初起,病邪在表,解表为第一要旨,治以辛温发散,轻开走泄,宣肺透邪,使入表之邪气仍从表透解,邪去正安,肺脏宣肃功能恢复,则咳自止。忌过用寒凉收涩及滋补之剂,以防邪无出路,入里化生变证,而后期在祛邪的同时,注意顾护脏腑正气,以助病情痊愈。

  辨证重在区分寒热、表里、缓急,新病以邪实为主,邪多在表;而久病多虚,邪多在里或表里同病。在不同阶段因感受病邪不同或机体正气阴阳的盛衰、偏盛,则有寒热的不同,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病位、病性,以免犯热者热之,寒者寒之的错误。

  重视痰的治疗。肺脾为母子关系,生理上互相联系,病理上互相影响,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储痰之器,肺为清脏,不受浊邪,故治咳一定要注意燥湿化痰或健脾化痰,恢复肺脏的清灵之地,杜绝生痰之源,一般早期可配合二陈汤燥湿化痰,后期配合陈夏六君汤健脾化痰。

  结合因人、因时、因地整体辨证,把握病机,证随机转,方从法出。不可拘泥于某方治某病、某证。

  ----本篇摘自:云南中医中药杂志,2004,25(4):2